汽车厂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深度解析
汽车厂商生产智能手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汽车厂商纷纷进军智能手机市场,通过将智能手机与智能座舱系统无缝整合,塑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形成差异化用户体验。
随着辅助驾驶能力的提升和驾驶行为的转变,智能手机可帮助汽车厂商持续了解驾驶员需求的变化。
智能手机策略的成败取决于车主使用设备的频率。
汽车厂商必须探索合适的策略,鼓励用户尝试新的智能手机与座舱互联功能,进而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
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汽车厂商将面临着老玩家竞争和成本控制的挑战,但智能手机与汽车的整合将成为一种潮流并有望在全球市场得到推广。
9月21日,蔚来在“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发布其首款NIO Phone,共有三款型号,价格介于6499元-7499元。近期,小鹏和理想汽车(与OPPO合作)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正通过手机积极探寻并丰富汽车生态系统。
本文讨论汽车厂商入局智能手机市场背后的逻辑、策略差异,以及评判汽车厂商的智能手机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通过智能手机建立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圈
汽车厂商计划通过智能手机塑造自有生态圈,以确保手机无缝衔接智能座舱系统,从而形成差异化用户体验。通过充分集成的数字生态,汽车厂商可更深入地了解用户偏好,以满足其汽车目标用户的隐性但又至关重要的需求。
Canalys预计,到2023年,中国L2+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渗透率将达到4.7%。随着中国面向L3及以上的高阶ADAS规定逐步明确,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高阶ADAS向上的转折点,L3级渗透率有望达到4.6%。随着汽车向更高级别的驾驶辅助水平发展,驾驶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汽车用户将逐步产生新的场景体验需求,这要求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匹配不断变化的用户场景。在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中引入智能手机这一高频接触的设备,有助于汽车厂商了解驾驶员的复杂需求。当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与座舱紧密相融时,用户可在产品力和娱乐体验受限时,解锁新的智能生活体验。
与推出车规新功能的高成本和研发时间相比,汽车厂商可以通过整合智能手机功能,通过座舱互联集成、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移动服务实现类似的用户体验,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与试错成本,以及缩短研发周期。
蔚来强调NIO Phone与其智舱的互联能力
蔚来声称,其超过50%的客户是苹果的iPhone用户。然而,在苹果下一代CarPlay未取得显著进展情况下。蔚来选择依靠内部技术,展示其新的智能互联功能。
蔚来强调NIO Phone与其汽车产品之间的互通性,提供了如智能汽车钥匙等一系列的功能,在无需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远程汽车控制和30余项功能。蔚来还为ES8引入了“行政中岛”。手机放置在“行政中岛后”,座舱即可启用控制接口,融入车辆显示屏和控制座舱的主要内置功能。凸显了智能手机在蔚来智能座舱策略中的重要意义。
极星采用差异化的策略
作为竞争者,极星采取更为激进的智能手机策略,同时布局如智能手表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这有望强化Polestar有意追求的时尚科技品牌特性。此外,极星在中国投放的所有车型和智能设备将采用基于“Flyme Auto Core开发的Polestar OS。然而,在其他海外市场销售的汽车将可能采用谷歌的解决方案。这也反映了极星重点在中国培育强大的科技品牌形象的“中国优先”战略。
决定汽车厂商智能手机策略成败的因素
汽车厂商选择生产智能手机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自有品牌汽车的竞争力,同时增加汽车品牌的曝光。因此车主使用手机的频次将成为判断汽车厂商的智能手机策略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汽车厂商的智能手机,其基础功能和性能必须与车主常用主力机相当。此外,设计感和UI需要与汽车厂商的品牌调性相符。
为了提高驾驶过程中的用户的使用频率,汽车厂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识别智能手机可扩展至智能座舱的通用服务,例如通信(语音或视频电话)、位置服务(路线规划、停车)、社交媒体、内容流媒体播放。
打破系统间壁垒,实现设备间功能无缝切换。
有效利用智能座舱的传感器和设备,实现便捷使用和提升用户体验。
考虑驾驶员的驾驶场景和路况,并提供直观控制。
汽车厂商必须探索各种策略,鼓励用户尝试智能手机与座舱融合后所带来的新颖且能提升场景化体验的功能,因为只有亲自体验才会发现两者融合带来的便利。如果这些功能成功取悦用户,不仅能提升座舱的整体用户体验,还能为智能手机和汽车形成良好的口碑,快速增加汽车厂商的品牌曝光。
汽车厂商生产智能手机挑战
入局智能手机业务意味着汽车厂商必须直面苹果、华为和其他既有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需以标新立异的优势突出重围,即使只是为了赢得汽车厂商目标用户的选择。智能手机和汽车的销量最初将呈现出不同的订单规模,因此合理的成本控制将是一大挑战。然而,随着消费者的移动生活高度融入汽车体验,智能手机与汽车相融所产生的以生态体验为驱导功能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汽车厂商生产智能手机将在中国市场形成一种趋势,如果成功,将拓展至全球市场。
注:乘用车包括轿车、SUV/跨界车、MPV、微型货车;新势力品牌是指跨界汽车品牌。
智能汽车分析
Canalys紧随智能汽车行业的创新步伐,将目光瞄准电动化及智能技术与移动行业的交汇领域,重点关注电动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包括互联性,便利性,安全性及辅助驾驶等。我们提供全球最全面、最详细的数据分析及预测,细化至品牌和车型在全球汽车市场表现,同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专业见解。Canalys智能汽车分析,帮助技术供应商、汽车OEM、一级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汽车生态系统参与者在全球战略发展,产品规划和营销等方面做出重要决策,以及选择正确的渠道伙伴,参与到全球市场的发展,以促进智能汽车的普及。
往期推荐
多屏智能座舱将成中国新能源汽车标配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 |
引领全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之路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L2搭载率升至62.2% |
中国车企全球扩张和国内车规芯片市场机遇(下篇) |
中国车企全球扩张和国内车规芯片市场机遇(上篇) |
软件定义汽车:汽车行业的未来 |
Canalys
Canalys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场独立分析机构,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全球高度和本地视角的市场分析,并协助客户打造具有创新思维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分析师作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把市场知识和客户要求相结合,为其打造定制化的研究产品。我们提供的服务涵盖智能移动设备,PC,IT基础设施,云,网络安全,以及智能汽车等市场。
我们始终为客户对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指导性洞察,我们高精度、高质量的市场数据,为定性的市场趋势分析和竞争性定位分析提供事实支撑。目前,Canalys的分公司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可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的咨询服务,24小时为客户解答疑问。
最新信息
如需直接接收媒体通知或详细了解我们的活动、服务或客户研究和咨询能力,请联系我们或者发送电子邮件press@canalys.com。您还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前往我们的网站阅读更多专业分析报告。媒体引用转载须注明出处。
业务咨询
Johnny Xie, Canalys 亚太区总监
邮箱:johnny_xie@canalys.com
电话:+86 159 2128 2961
Vincent Chen, Canalys 客户经理
邮箱: Vincent_chen@canalys.com
电话:+86 150 2673 2045
媒体采访
Joyce Liu,Canalys 媒体主管
邮箱: Joyce_Liu@canalys.com
电话:+86 150 0082 0439